這篇是2021年12月28日的旅行文(前一天去嘉義~隔天騎去屏東來義!)

不過事隔一年多才整理這篇阿~

過年期間小弟一家四口確診,整整關在家裡面15天(過年10天年假+5天的隔離期)

出關後就開始忙著公司延展認證的事情,一路忙到二月底!終於順利通過!感謝同事及長官的照顧和支援!!

三月初接著工作忙得有點不可開交,事情有如雪花般飛來!!

四月中下旬終於有點小空檔坐在筆電前敲打文字和整理照片!(先和大家說聲不好意思啦!)

這天我騎著車前往屏東的萬巒及來義的公路旅行

從台南安南出發沿著台39線(台南新化-高雄阿蓮)的高鐵橋下道路,接上台28線進入阿蓮市區再切到田寮進入旗山市區

跨越里港大橋進入屏東縣境內再轉台22線進入高樹再接185縣道(沿山公路)抵達萬巒及來義

成為這趟百里長征的公路機車旅行!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3.jpg

[上圖為屏東縣高樹鄉的屏8鄉道-高樹鄉的泰山村~很妙的地名!]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4.jpg

[上圖為屏東縣高樹鄉的屏8鄉道]

屏東內埔中途停靠站:屏東水門轉運站/中午用餐:內埔市區的-家福麵食館

來到前進屏東來義的第一個中途停靠站-屏東內埔水門轉運站

過去在屏東內埔水門有屏東客運設置站點,但舊站點空間狹隘,加上各路公車候車點不同,屏東縣政府規劃整合水門轉運站解決這個轉運問題

2019年5月份開始動工,2021年1月份啟用

水門轉運站的建築特色及意象等介紹:建築師雜誌-水門轉運站

https://www.twarchitect.org.tw/works/%E6%B0%B4%E9%96%80%E8%BD%89%E9%81%8B%E7%AB%99/

屏東內埔水門過去是漢族與原住民交易貨運的重要據點,也是台24線與185縣道(沿山公路)連結原鄉與平原的重要通道

成為屏東北側地區的重要轉運站點(前往潮州,萬巒,里港,高樹,瑪家,泰武,三地門,霧台)

目前水門轉運站設置八座月台提供城際巴士,縣內巴士,原鄉巴士(幸福公車)停靠

(經營停靠水門轉運站路線的巴士公司:屏東客運,高雄客運,皇冠大車隊和三地門鄉公所/霧台鄉公所)

屏東縣公車資訊網查詢公車路線:https://ebus.pthg.gov.tw/driving-map

公路總局的公路客運即時動態資訊網(搜尋水門轉運站) https://reurl.cc/WDZ7ne

手機部分可以下載"屏東公車"APP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JPG

[上圖為屏東內埔水門轉運站的車站正面]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JPG

[上圖為屏東內埔水門轉運站的第二月台]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5.JPG

[上圖為屏東內埔水門轉運站]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6.JPG

[上圖為屏東內埔水門轉運站旁邊7-ELEVEN水門門市]

🍴🍜內埔家福麵食館

離開內埔水門轉運站,看一下時間也快到中午時分,是該填飽肚子!

沿著187縣道經過龍泉,進入內埔市區,稍微找尋這一帶有甚麼好吃的餐館

看到這間感覺生意很不錯,停車部分是比較不太方便(剛好是在龍泉菜市場附近)

看菜單我選擇麻將乾麵(大碗)寬版(可以選擇細,寬,拉麵),餛飩湯,夾點滷味小菜!

可能是從早上從台南騎到屏東吧,老闆上菜就開始稀哩呼嚕的埋首吃麵!吃起來也是滿飽的!!

內埔家福麵食館資訊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昭勝路68號

電話:08-770-8865

營業時間:以店家公告為主

(星期一至星期四10:00-21:00;星期五及星期日10:00-14:00/星期六公休)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5.jpg

[上圖為屏東內埔家福麵食館-龍泉菜市場對面]

萬巒萬金聖母殿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7.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

萬金聖母殿俗稱萬金天主堂,位於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堂區建立於1861年,現有的教堂建築物1870年啟用,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

目前該處為屏東縣縣定古蹟(1985年11月27日指定登錄)

詳細的萬金聖母殿的介紹可以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1127000085

在每年聖誕節前夕舉行主保堂慶,繞行赤山村及萬金村,成為每年屏東萬巒的一大盛事

1870年12月8日是萬金聖母殿的主堂落成啟用,以無染原罪使胎聖母為主保

每年會在12月8日後的主日於聖殿慶祝建堂周年[註]

[註]聖母無染原罪瞻禮又稱為聖母無染原罪使胎節或聖母無原罪日,是天主教的節慶之一,訂於每年的12月8日

屏東縣萬巒鄉簡介

位於屏東縣中部近山地帶,以客家與閩南人為主,亦有部分平埔族馬卡道族

舊名為萬鰻/萬蠻,地名由來有兩種較常見的說法,一種是先民見到北大武山綿延不斷猶如萬座巒峰而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早期此地容易捕捉到鰻魚,稱萬鰻,因為客語的鰻與巒發音很相近而更名!

萬巒鄉東側與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而鄰;西側與竹田鄉與潮州鎮而鄰;北側接內埔鄉;南接新埤鄉

萬巒鄉有十四個村:五溝村,赤山村,佳和村,硫黃村,新厝村,萬全村,成德村,佳佐村,泗溝村,鹿寮村,新置村,萬金村,萬和村,萬巒村

最廣熟人知就是萬巒豬腳及萬金聖母殿,五溝水的水圳漂漂河等

萬巒萬金聖母殿的建築特色是正面雙塔式的教堂,整座教堂以西正面及中央禮拜堂及東西環型殿作為組成

西正面以中央為入口,兩側是為角塔,經過數次整建後與最初的形式有不同的面貌

南側的角塔上面有設置鐘塔(經過很多次拆除又重建),鐘從西班牙遠渡重洋而來

在中央的山形牆面(傳統式的馬背型),山形牆上有置放十字架,山形牆上面裝飾紋樣,分別是皇冠及道明會的會徽

另外在山形牆下面兩道簷口線腳下,嵌有花崗岩石塊,題曰{奉旨},大門正上方一塊花崗岩石門額,題曰[天主堂}

兩塊花崗岩石塊皆為清朝同治12年由清廷頒,沈葆楨鑴刻

1984年當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敕封"聖母聖殿",地位僅次於梵諦岡羅馬教廷的大教堂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8.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鐘樓及十字架與皇冠和道明會的會徽]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9.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7.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中央立面:上面-十字架,中間-皇冠/道明會的會徽/奉旨;下面是天主堂]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0.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走進聖母殿的裡面,氣氛相當莊嚴!拍照可以但請輕聲細語!]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1.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聖母像及耶穌和彩繪玻璃~]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2.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聖殿的柱子掛許多耶誕的裝飾~]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3.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的窗戶與拱門]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4.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喜歡這種紅磚與石灰白的色調,很像是到歐洲鄉間的感覺!]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5.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的灰白色牆面與周邊樹木]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6.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萬金聖母殿]

萬巒萬金聖母殿資訊

地址:屏東縣萬巒鄉萬興路24號

電話:08-783-2005

屏東來義-丹林部落/丹林吊橋/二峰圳/喜樂發發吾部落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8.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造訪的景點與地標]

屏東縣來義鄉簡介

位於屏東縣中部靠東側,鄰近北接泰武鄉,南接枋寮鄉及春日鄉;東鄰台東縣達仁鄉及金峰鄉,西鄰萬巒鄉及新埤鄉

是屏東縣八個原住民鄉鎮,人口數第二多的,僅次於三地門鄉

來義鄉是屏東排灣族的傳統領域,排灣族有兩大族群[接瓦爾亞(RAVAL)與布曹爾(BUTSUL)]

前面的接瓦爾亞(RAVAL)以屏東縣三地門鄉為主要區域

後面的布曹爾(BUTSUL)以屏東縣來義,泰武,瑪家鄉為主要區域,來義則是該群的巴武馬(PAVMAUMAG)又稱北部排灣

以口社溪及林邊溪之間的區域

日據時期高雄州潮州郡蕃地,1946年 Tjalja'avus(舊來義部落)成立鄉政區域,定義為高雄縣來義鄉

1950年行政區域重新規劃,成為屏東縣來義鄉至今

來義鄉公所的所在地是在古樓村,值得一提新來義部落

屏東縣來義鄉村落區劃

村落名稱 排灣族名稱
來義村 Tjalja’avus
義林村 Tjana'asiya
丹林村 Calasiv
古樓村(來義鄉的鄉公所所在地) Kuljaljau
文樂村 Pucunug
望嘉村 Vungalid
南和村 Tjurukaladju

詳細的村落介紹資訊:屏東縣來義鄉公所-村落介紹

https://www.pthg.gov.tw/laiyi/cp.aspx?n=87CC99BF5B14B769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6.jpg

[上圖為屏東萬巒-前往來義的屏110/屏113鄉道的共線起點]

[新來義部落介紹]

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與2010年的凡那比風災造成屏東縣來義鄉多處部落居住地受到損害,納入安全堪慮區域

後來在屏東縣新埤鄉萬隆村台糖的南岸農場,約25公頃的土地,興建永久屋基地(分成一期及二期)

2011~2012年陸續入住在永久屋基地,此處是行政區劃分是來義鄉(屬於來義鄉的飛地)

命名為新來義部落

屏東縣來義鄉公所-新來義部落介紹  https://www.pthg.gov.tw/laiyi/cp.aspx?n=98CA2D97F1D9F9AE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7.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新來義部落位置,我有機會肯定會去造訪]

(屏東旅行途中,我與格友蓮姐和Kira造訪過的永久屋基地)

1.屏東微旅行:意外繞路驚喜的泰武吾拉魯滋部落

https://ken0187.pixnet.net/blog/post/441851517

2.屏東文青旅行系列之原鄉部落旅行:禮納里部落+長治百合部落

https://ken0187.pixnet.net/blog/post/448593737

這次來到屏東來義,第一站來探索來義丹林吊橋,這座吊橋又稱為丹林情人橋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的丹林村,這座丹林吊橋跨越林邊溪,過去是連結來義與丹林兩個村落的重要通道

全長305公尺,橋面由1308片木片組成,屬於單跨距的吊橋(中間無落柱支撐!)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9.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吊橋(2021年底尚未重新粉刷的樣子)]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8.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吊橋305公尺長跨越林邊溪]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0.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吊橋,走一小段就折返]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1.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吊橋,看著乾枯的林邊溪裸露著砂石]

如果是在林邊溪畔的甜根子草盛開入秋之際,搭配丹林吊橋景色據說是滿美的!

順道一提這裡我是2021年的12月底去拍攝,2022年這座丹林吊橋有做整修及粉刷的工程

丹林大橋跨越林邊溪,取代原本丹林吊橋的交通運輸功能,連結古樓部落與丹林部落(屏113鄉道)

屏113鄉道從古樓部落藉由丹林大橋跨越林邊溪後進入丹林部落,彎繞部落後再跨越尖刀尾溪(林邊溪的支流)

進入新埤鄉的餉潭與縣道185線交會(終點)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1.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大橋與林邊溪和山景]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大橋與林邊溪和山景(連結古樓與丹林兩個部落)]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2.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大橋與林邊溪和山景​​​​​​​]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3.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大橋與林邊溪,連結古樓與丹林部落​​​​​​​​​​​​​​]

[屏東來義丹林村-大丹林(Calasiv)/中丹林(Tjavaljid)/小丹林(Siljevavaw)]

離開丹林吊橋後沿著屏113鄉道往上騎到丹林社區(Calasiv)

丹林村有三個部落:大丹林(扎拉秀)(Calasiv),中丹林(抓發里)(Tjavaljid),小丹林(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

1953年(民國42年)從舊Calasiv搬到現在的區域,1955年(民國44年)從原本區域劃分出丹林村

大丹林(Calasiv)與中丹林(Tjavaljid)兩個部落皆位於林邊溪的左岸,小丹林(Siljevavaw)部落是在林邊溪的右岸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4.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部落眺望林邊溪與山景,對面是古樓部落​​​​​​​​​​​​​​]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5.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部落屏113鄉道,道路兩旁盡是鳳梨田~​​​​​​​​​​​​​​]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6.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部落屏113鄉道3公里處,道路兩旁盡是鳳梨田~​​​​​​​​​​​​​​]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7.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丹林部落~斜坡上去可以抵達棚集山(丹林山)的登山口​​​​​​​​​​​​​​]

丹林部落三個部落排灣族語的意思

大丹林部落(Calasiv)是英勇威武;中丹林部落(Tjavaljid)朴仔樹;小丹林部落(Siljevavaw)是登高的起步(登山口的意思)

丹林社區這裡主要是從丹林社,來義社及泰武社搬遷至此,坐落在海拔160公尺的台地

人口數約600人(130戶)左右,社區裡面有丹林聖保祿天主教堂(屏東縣來義鄉最早開設的教堂),基督教拿撒勒人會-丹林教會

丹林社區有幾個景點算是熱門,例如上面介紹的丹林吊橋(情人吊橋),丹林登山口(棚集山登山口)

來義二峰圳(百年集水廊道)/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部落

[二峰圳簡介]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林邊溪來義大橋上游處,日據時期1921年5月份開始建造集水廊道(地下堤堰),1923年5月完工啟用

由當時任職於台灣糖業株式會社(台灣糖業公司的前身)的鳥居信平,於1914年開始規劃田野調查及設計,

經過5年調查林邊溪的水文,發現在林邊溪的支流(來社溪)及瓦魯斯溪谷的水流量是1立方公尺/秒(1cms)的常流量

加上林邊溪屬於沙礫地質,能夠快速滲透至河川底下成為伏流水

於是設計規劃集水廊道把林邊溪的伏流水收集至二峰圳,無論是在枯水期或是豐水期都能夠妥善運用水資源

至於二峰圳的名稱是以當時台灣糖業株式會社的社長山本悌二郎先生,雅號是山本二峰,而命名二峰圳

二峰圳的設施主要有四個:取水工程、引水工程、分水工程以及灌溉渠道

從1號井至台糖萬隆農場的分水工,這段3252公尺圳路,流過來義的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部落

取得伏流水經由分水工後經由水圳幹線,支線灌溉農田

從1923年完工啟用至今運作100年,真的很佩服當時鳥居信平先生的遠見和實際田野調查

2008年二峰圳登錄成為文化景觀

山中傳奇與水的牽絆–二峰圳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800ef37d-ece2-4dd2-a00a-ce492c39b59e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0.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二峰圳流經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部落​​​​​​​​​​​​​​]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1.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二峰圳流經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部落​​​​​​​​​​​​​​,水質相當清澈]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2.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二峰圳流經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部落​​​​​​​​​​​​​​]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3.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二峰圳流經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部落,聽著潺潺溪水聲~真的很療癒!​​​​​​​​​​​​​​]

📹【伏流水】水的秘密基地-二峰圳重見天日全紀錄(我們的島 第904集 2017-05-01)

暫時離開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部落,沿著屏110鄉道往義林村稍微騎一小段路

看一下時間與機車的油箱剩餘的油量,感覺是要打道回府!不太允許我在往來義鄉更深處探索!

後來我在看Google map發現這段路是可以往泰武的方向及林邊溪的支流(瓦魯斯溪)

留點下次有機會來探索的題材!哈哈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8.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大橋(屏110)]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29.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大橋(屏110),來義鄉我下次有時間會再來拜訪!]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9.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大橋(屏110)拍攝,感覺裡面更深山的風景]

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部落

喜樂發發吾這裡又稱為小丹林部落,是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的三個部落之一

在排灣族語的意思有登高起步,因為二峰圳流經這裡,讓部落對於這個珍貴水資源非常珍惜和保護!

過去的居民是從舊來義社遷村而來,後來部分居民是從來義村及義林村搬遷至此

在此除了二峰圳,另外設置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來義國小及屏東縣消防局第二大隊來義分隊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4.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喜樂發發吾部落的街道~感覺很寧靜]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5.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喜樂發發吾部落的街道~感覺很寧靜]

離開喜樂發發吾部落,準備離開屏東來義準備打道回台南

沿路看到喜歡的風景就停下來拍一下~這就是我愛騎車旅行的節奏!!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6.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林邊溪的堤防]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37.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林邊溪的堤防,這一段有排灣族彩繪]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0.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林邊溪堤防的排灣族彩繪]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1.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的來義郵局~沒錯!鄉內唯一的郵局,隱藏連棟透天厝裡面~哈]

屏東沿山公路旅行42.jpg

[上圖為屏東來義的天主教古樓法蒂瑪聖母堂]

​​​​​​​旅行下一站:169縣道嘉義阿里山達邦/里佳部落一日機車旅行

嘉義阿里山達邦一日遊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 Wang 的頭像
    Ken Wang

    Ken Wang 樂咖生活旅行家

    Ken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